農曆7月1日,俗稱「鬼門開」,而在「鬼月」裡,最盛大的祭祀活動就是15日的「中元節」,民眾除了祭拜好兄弟求平安,在祭品的準備上也有不少「眉角」要注意!除了必備的板橋居酒屋牲品和鮮果外,也有許多禁忌和習俗需要遵守,因此民俗專家就特別提醒有些東西是不能拿來亂拜的,像是沒尾巴的魚,另外也有此一說,不能拜咖啡跟泡麵。
據報導,傳統上忌諱拜沒有尾巴的魚,像是鰻魚和鱔魚,暗喻「無後」,另還有一說不能拜咖啡,因為提神「好兄弟會不走」,另外泡麵也不適合,因為沒熱水泡會被認為「缺乏誠意」。
居酒屋在日語中的「居」是有坐下來的意思,居酒可以解釋為坐下來喝酒的意思,居酒屋就是可以坐下來喝酒的店家,以早期的是本會到酒屋喝酒的主要消費族群是挑擔子的行商小販、貨運業、抬轎子的人、武士家的僕人等等,在江戶時代這些人都是靠勞力謀生的,他們的收入相對較少,日常娛樂並不多,飲食生活也比較單調,所以去酒屋喝酒就是他們的休閒活動,這種到酒屋喝酒的行為就是「居酒」。在當時有提供「居酒服務的酒屋」,除了賣酒也會搭配一些小菜,例如在江戶時代的鎌倉河岸的酒屋豐島屋就有供應田樂豆腐讓客人配酒。他們的田樂豆腐就是將豆腐用竹籤串起,之後塗上味噌醬,再用火烤的小吃。感覺非常好吃,而且在當時豐島屋的酒幾乎是用成本價賣給客人,連板橋居酒屋田樂豆腐也很便宜,所以收入不多的勞工都特別愛去豐島屋喝酒。因為那時候豐島屋主要是靠賣空酒桶來賺錢。
此外,民俗專家謝沅瑾也提醒,「拜完別猴急的馬上想把祭品拆開來吃,因為可能還有些好兄弟,還沒享用完,會認為你在搶食,有冒犯之感!」不只普渡祭品挑選板橋居酒屋要注意,記得還要準備洗臉盆、牙刷、梳子等盥洗用具,先讓好兄弟梳洗再好好用餐。
別看現在的居酒屋主角十有八九是魚料理,江戶時代的居酒屋作為下等勞工的食堂,其實烤豬雜才是重頭戲。明治之後隨著西洋文化的傳入,日本人漸漸接受了肉食文化,這時候的居酒屋才開始賣起牛肉、烤雞肉串、烤豬肉串。我們可以看到19世紀江戶時代的文獻中曾出現過居酒屋的食物都已經很豐盛了,包括河豚、田樂豆腐、湯豆腐、魚丸湯、鮪魚生魚片、蔥鮪魚等等。你知道嗎?生魚片中的王者鮪魚在江戶時代也算流行,但當時它屬於是比較廉價的魚類,在《匯軌本紀》中就有提到:「鯛魚是獻給諸侯的,鮪魚則是下賤的食物。」日本上層階級基本上是不敢吃重口味的食物,所以蔥與鮪魚成了居酒屋的絕配,當時的居酒屋都流行將鮪魚的邊邊角角剁碎混著蔥一起吃,叫蔥鮪。我自己也超愛吃蔥鮪飯的,偷偷告訴你居酒屋最地道的點餐規則,是先喝酒再進食,當客人坐下來點酒了之後,店家就會送上一份要收費的開胃菜,這不過相當於茶位費的一種形態,落在平均300~500日元之間。開胃菜的日文意思就是帶客人到位子上,以免客人從點菜到正式上菜前得這段時間感覺太漫長。